wpid-wp-1420399714665.jpeg

(原刊 av magazine 02-01-2015)

 

avm review

 

《飛鳥俠》(Birdman):

 

自由落體

 

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影。片名《飛鳥俠》(Birdman) 像是近年流行的充斥特技場面的超級英雄電影名字,但它絕對不是。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對於電影圈和劇場都充斥著跟風及淺薄的作品感到很無奈。

 

他發洩了電影圈一窩蜂拍超級英雄片的嘮叨。主角 Riggan (Michael Keaton 飾)曾經演過「飛鳥俠」系列而聲名大噪,但他不想重覆,辭演了第四集,之後星途黯淡,觀眾只記得他是演飛鳥俠的過氣演員。

birdman 07

「過氣」二字叫人氣餒, Riggan 在婚姻失敗,私生活一團糟的狀態下痛定思痛,決定全力打他的翻身一仗,他選擇在百老匯劇場站起來,自導自演,改編20年代美國作家 雷蒙卡佛(Raymond Carver) 的《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》(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),卡佛作品內容大多圍繞勞動階層生活,描述他們生活上的種種不如意,倒如失業及婚姻破裂等問題,也是 Riggan 遠離 Super Hero 心魔,回歸寫實的自省。

birdman 02

「飛鳥俠」的心魔卻揮之不去,經常有把聲音嘲弄Riggan 的努力。排演期間,他遇上有才華但超級麻煩的 Mike(Edward Norton 飾 : 他在荷里活也是出名難相處的演員),煩惱事接踵而來。

birdman 03

電影深刻描繪了英雄遲暮的落寞心境,Keaton 現實中曾經是Batman, 這角色像為他度身訂做,導演也借他的口說出了「好演員」如 Woody Harrison, Michael Fassbender,  Jeremy Renner都跟著潮流拍超級英雄片,觀眾習慣看濫炸和濫殺的大場面,而片商便大量開拍,投其所好,嚴肅的藝術電影已經無處容身。

birdman 05

片中有一幕,Riggan約了幾位記者做訪問,八卦記者不知羅蘭巴特是誰,只關心過氣明星有沒有注射幼豬精子來維持皮膚光滑– 這是一個以淺薄為榮的年代,劣幣驅逐良幣,高檔藝術都要以娛樂包裝才有媒體報導和生存空間。而僅有的藝術評論亦被自以為是的藝評家把持,像片中的女權威劇評人,以為她的筆可判斷戲劇演出的生死,其實也是透過標籤式的文字來顯示優越感。

birdman 06

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似乎對電影圈沒抱多大的希望,《飛鳥俠》中的演出最後大受歡迎,諷刺是來自思緒紊亂的 Riggan  舞台上「自毀一擊」,以真槍轟掉鼻子,迅速惹來八卦媒體關注,就連那位權威毒舌女劇評也盛讚「為沉悶劇壇注入新的血液」,成功不是來自演出本身,呼應電影的副題「愚昧竟是福」(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)。

 

經常幻想擁有超能力,展翅翱翔的飛鳥俠的 Riggan, 轟掉鼻子後,手術後容顏更像飛鳥俠,他獲得名利,但也明白,那不是真正的自由飛翔,還是被困在樊籠裡;他在病房看見窗外的鳥兒,才領悟什麼是真正的飛翔。

birdman 04

《飛鳥俠》戲裡戲外,虛實交纏,集怨懟與自嘲一身。電影的本身,技術難度甚高,攝影師 Emmmanuel Lubezki 繼《Gravity》及《The Tree of Life 》後,以「看似」一鏡直落方式(當然不是,經幾組長鏡頭及特技接合),將幾天的故事時間剪接壓縮,完成整部電影,類似希治閣《The Rope》的方法,但Lubezki要處理的環境更複雜,鏡頭不斷在舊劇院內外上落游走,穿過窄長的通道,配合演員準確的走位及大量對白,配合以鼓聲為主的配樂,難度極高也別具一格。

《飛鳥俠》(Birdman):自由落體》有1个想法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