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個2011年的電影時刻

( 原刊 AV Magazine 06-01-2012)

人生音像城

11個2011年的電影時刻

回望2011年,這是很奇妙的一年。沒有全職的工作,一度心灰,以為失去很多重要的東西。生活還有很多電影 — 喜歡,或不喜歡的也沒所謂,花了不少時間在電影院,只有不斷地看,才可讓自己不去想其他事情。無論生活有多糟糕,電影,永遠是我的好老師,它激盪我的情緒,使我感覺自己的存在。我選了2011年11部外語電影中11個令我深深感動的時刻,感謝電影工作者,讓我能藉他們的經驗來細味人生。

01. 《有人喜歡藍》( Blue Valentine)  2月份

(75分鐘, Dean 向Cindy 說:Let’s be a family. — 他不介意她懷有別人的孩子,奮不顧身組織一個家。) 這是我去年最喜歡,但看後很心痛的電影,它平實地道出一段維繫6年,感情由濃轉淡的婚姻生活,原來愛情這燃料會消耗掉,不夠走完生活的哩數。

02. 《生命樹》( The Tree of Life)  7月份

( 116分鐘,辛勤半生的父親O’Brian 先生,面臨失業,他摟著兒子說:You’re all I have. You’re all I want to have.) 《生命樹》是一部偉大的電影,從天地洪荒到人間愛恨都包括其中。父親和孩子 — 血脈相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。

03.  《危機解密》( Source Code )  4月份

( 82分鐘,灰飛煙滅前的一吻。) Colter 解救了恐襲危機後,仍然要求再重返火車廂,經歷多一次8分鐘的生命,只為了一份可以改變宿命的執著,要真正地和Christina愛一次,8分鐘就是永恆。

04. 《一夜誘情》( Last Night )   3月份

( 73分鐘,Joanna 與舊情人Alex相擁床上。) 只談情,沒有做愛的一個晚上,那些年錯過的愛戀,有些感覺,最好讓它永遠放在心中,安頓好了,然後回家。Dr. Dylan不是說:「過去的事是用來回味,不是逃避」嗎 ?

05. 《心靈觸洞》(Rabbit Hole )  3月份

( 69分鐘,Nat 對女兒Becca 說,悲傷可以轉化成可攜帶的重量。) 有些傷痛是永遠放不低 (像Becca 的喪子之痛),只能讓它安放在心頭一處適合的位置。

06. 《美麗末日》(Biutiful )  3月份

(片末,Uxbal 彌留之際,在某個雪天,於森林重遇印象模糊的父親。) 死亡有另外一個名字,叫回家。

07. 《一年未緣》( Another Year )  3月份

(片末,Mary勉強湊合在朋友飯局中,斯人獨憔悴。)導演米克李看透世情之作,我在又一城看《 Another Year / 又一年》,又一城的英文不是 “Another Mall” , 而是 “Festival Walk”,走過季節交替的那一年,當中有節慶,有悼念,有人離我而去,生活還是要過。

08. 《情迷午夜巴黎》( Midnight in Paris )  9月份

( Gil 與「古代」的Adriana漫步。) Gil沉醉在20年代的巴黎時空中,覺得那是最美好的年代,而20年代的Adriana嚮往19世紀的生活:懷舊是一種常態,董建華比唐英年/ 梁振英好, 我好老套說活在當下,為未來懷舊。

09. 《S8驚世檔案》( Super 8 )  6月份

( 104分鐘,超八短片《The Case》在片末出credits時登場。) 我覺得比正本戲更好看,肥仔導演常提著 “Production Value”,在於有否用心拍攝,有心便好會,有錢無心也可以很好看,但它只會是件製成品,不是你的「作品」。

10. 《天網逆緣》(The Adjustment Bureau )  3月份

( 17分鐘,「天使」打瞌睡,忘了打翻David手中咖啡,讓他在公車上重遇Elise。) 我們相知相遇,背後總有原因,有人稱他「緣份」;不相見,也不過是某些意外吧 ! 我會耐心等待「天使」打瞌睡。

11. 《晨早兜巴星》(Morning Glory )  3月份

(86分鐘,老行尊Mike Pomeroy憑經驗及人脈做了一則直播的獨家新聞,吐了一口烏氣。) 這是我對新聞界的憑弔 —  Mike贏得同僚掌聲,但熱鬧過後,最終還是「想通了」,服膺淺薄的節目風格,即場表現廚藝,娛樂觀眾。

—–

有空看看 :

2011 港片「動人」時刻

https://yip7x.wordpress.com/2011/12/26/2011-hkmovie-moments/

《情迷午夜巴黎》: 最好的還未遇上

(原刊  AV Magazine , Review, 02-09-2011  )

AVM Review

 

《情迷午夜巴黎》: 最好的還未遇上

 

看活地阿倫( Woddy Allen)導演的《情迷午夜巴黎》(Midnight in Paris ),像在看海明威的回憶錄,書中提及的景點:如莎士比亞書店及塞納河畔等仍然如舊。 海明威寫過:「如果你夠幸運,在年輕時待過巴黎,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,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(A Moveable Feast) 。」他在回憶錄中描述20年代他旅居巴黎時的經歷:在咖啡館寫作,與作家及畫家交往。活地阿倫大概對海明威筆下對巴黎,有種莫名其妙的嚮往,甚至連海明威也出現在電影中。

 

在《情迷午夜巴黎》中,Owen Wilson 成了活地阿倫的代言人,他飾演的作家Gil,厭倦編寫電視肥皂劇,一心想創作小說,他隨太太及外父母到巴黎觀光,被它的文藝氣息深深吸引,可惜太太只顧購物,不解風情,Gil享受在巴黎街頭散步,一次奇妙旅程,讓他走進20年代「流動的饗宴」中,還遇上海明威、畢加索、費茲傑羅、布紐爾及達利等努力創作的藝術家,又認識了美麗動人的Adriana,令Gil每晚都在這浪漫的20年代樂而忘返。

 

《情迷午夜巴黎》是活地阿倫最文藝的作品,因為他把一眾文人雅士都放進去 !他對20年代巴黎的嚮往,亦反映他對現今功利及商品化社會的失望,數十年來他一直堅持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,幽默睿智,又帶點批判性,他鄙視權威及專家( 雖然他被人奉為權威),片中他對所謂的「專家」友人Paul ( Michael Sheen飾)嗤之以鼻,Paul像是很博學及愛「低調地」炫耀學識的「百事通」,Gil終於找到一個機會駁斥Paul對畢加索一幅畫作的偉論( 因為他晚上和真正的畢加索在一起 ! )藉此也諷刺評論家對作品的過度解讀( 包括影評人對活地作品的分析)。

 

但《情迷午夜巴黎》並不是只有思古之幽情,反而強調活在當下。當Gil與Adriana神奇地去到美心餐廳,遇上更煙遠的19世紀「美好年代」(Belle Époque),碰到Adriana欣賞的偶像高更及德加凡等名畫家。原來每個年代的人都懷舊,覺得今不如昔,往時總比今天好,到了下一個世紀的人,又會懷念2011的好,與其沉溺過去,不如活在當下。最後Gil 終於遇到知己 — 喜愛雨中漫步的舊唱片店女孩Gabrielle,二人沿著堤岸走去,很浪漫 — 不要慨嘆這個時代不好,只是你還沒遇到對的人。

—–